图书约定俗成的版式规矩
1
版式设计也是生产力
经过编辑加工的内容是构成图书的要素之一,但是仅从内容的角度来考虑图书的价值,恐怕是不够的,好的图书往往还要有好的呈现形式。如果一本书不在意形式,字体混乱,字号随意,层次结构与逻辑关系不加梳理,图、文、表胡乱放置,公式、算式任意处理,使人看了不舒服,那就不是合格的产品。
当下,选题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,有些图书内容基本相同(如四大名著等),拼的恐怕主要是呈现形式。我们常说“眼球经济”,一定意义上就是承认形式也是生产力。
好的内容需要美的形式呈现。要想将书稿内容以美观、大方、庄重、典雅、适当的形式呈现出来,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责任编辑(或美编)要通过构思、标注和计算,把书稿中复杂多样的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,联系起来,绘制出一幅包括图书开本、排版格式、印刷工艺、装帧形式、纸张品种及规格等在内的宏大蓝图。
本文主要谈一谈约定俗成的版式规矩问题。
2
约定俗成的版式规矩
从我国书籍出版发展史来看,版式设计的雏形当推春秋战国的简册。它不仅字体讲究,对尺度、字数、行数也有规定;并有由“赘简(指空白不书的几根简)”“书名简”“目录简”“序简”等构成的完整序列结构。我国书籍版式的形成始于唐代,并日益发展成体系。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个朝代的版本,字体、边栏、界行、鱼尾等都十分考究。由此可见,我国书籍版式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,更留下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规矩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、印刷业的进步,人们遵从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从事版式设计实践,运用方向、对比、比例、均衡、对称、分割等手法,使得平面书页呈现出条理调和、生动活泼的布局,从而有效体现书稿的特色和风格。
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,突出了版式设计最基本的功能,即梳理文字脉络,呈现清晰明朗的结构关系,把阅读的便利性、舒适性尽量发挥出来,以方便阅读、导引阅读。除此之外的设计安排都必须服从于基本功能,不得干扰基本功能。
版式设计贯穿于图书整体设计的全过程,并存在于读者阅读的全过程,因此至关重要。一部书稿的版式,包括开本、排式(横排或直排)、版心、用字、行距、标题、书眉(直排版中称“中缝”)、页码、插图,等等。
版式设计涉及的问题林林总总,这里只能择要介绍。
(1)版心尺寸
版心是指文、图、装饰纹样等在既定版面上所占面积的大小和布局。据测定,32开或大32开版心宽度为80mm~105mm,16开版心宽度为150mm左右,这些都是比较适合阅读视线的版心尺寸。在我国,常用的版心尺寸为:
开本 | 高(mm) | 宽(mm) |
32 | 142 | 96 |
大32 | 160 | 103 |
16 | 206 | 140 |
当然也可以有例外。一些胶印的画册和艺术性图书,其版心可以超出常规大小,甚至可以齐版面出血;诗集等一些文艺类读物的版心,可小于一般图书的版心。
(2)字体、字号与行距
开本确定后,就要考虑正文用何种字体既美观又符合书稿的内容。
通常正文内所用的印刷字体主要有宋体、楷体、仿宋体、黑体。它们各有其鲜明个性。
比如,宋体的特点是横细竖粗,字体端正,刚柔相济,给人以醒目、舒适的感觉。长时间阅读也最省视力。一般图书的正文和注文都选用宋体。
楷体,其字形与手写字形接近,字迹挺秀、亲和,便于初学文化的读者辨认。这种字体,大多用于儿童读物、小学课本和通俗读物的正文。
仿宋体,其笔画比其他字体纤细清秀,结构优美。通常用于书内的序跋、诗、图文说明等,古籍书用仿宋体排印比较多见。
黑体,其横、竖都是粗笔画,强壮有力,醒目。串排在文章中表示主要内容或需要重视的,作为突出重点。文章的标题一般也使用黑体。
早在1955年,文化部曾决定,一般图书正文所用的字体应不小于老5号字,通俗读物的正文尽可能用小四号字或大于小四号字。小五号字和五号长仿只限于用在引文、说明、目录、图表等处。六号字不能排正文。目前,我们在版式设计时大体上还是参照这个标准安排正文字体字号的。
比如,GB/T 18358-2009《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要求》对中小学教科书正文、目录、注释用字的字体字号作出了如下规定:
4.2.2.1 正文用字
按不同的年级和学科,正文用字(不含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)字体、字号分为四类。
a类:21 P~16 P(2号~3号字),正楷体为主,适用于义务教育1~3年级各科教科书。
b类:14 P(4号字),正楷体和书宋体为主,由正楷体逐渐过渡到书宋体,适用于义务教育2~4年级各科教科书。
c类:12 P(小4号字),书宋体为主,适用于义务教育5~9年级和高中各科教科书。
d类:10.5 P(5号字),书宋体为主,适用于高中理科教科书。
注:P—Point,1 P≈0.35 mm。
4.2.2.2 目录、注释等用字
目录、注释等可参照正文用字适当减小,但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科书的最小用字不得小于10.5 P(5号字),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和高中教科书的最小用字不得小于9 P(小5号字)。
可见,国标的这些规定,与原文化部的决定在基本考虑和要求上是一脉相承的。
《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要求》还对行距做出了规定。
行距即每行之间的距离。汉字字面是方块形的,如果行与行之间没有适当的间隔,则横行与直行将无法区别,上下左右都将连在一起,无法阅读。所以,要认真对待行距。既要美观醒目,又要方便阅读,不使读者眼睛感到吃力。
至于哪些书稿行间应该疏朗些,哪些应紧密些,要根据书稿内容和读者对象决定。
比如,学习用书和连续阅读的书,行距应宽些,以便于阅读,且能减轻眼睛疲劳;工具书、参考书,只是偶尔查阅用,行距可密些;大开本通栏排的书,行距要宽些,以免阅读时串行;双栏或三栏排的短行的书,行距可密些,免得松松垮垮;正文下加着重号的书,行距不宜过密。
通常情况下,大多数图书的排版规格为:
开本 | 每面行数(五号字通栏) | 每行字数(五号二分条) |
32 | 27 | 25~26 |
大32 | 30 | 28~30 |
16 | 39~40 | 39~40 |
(3)标题的层次与用字
一般的书都有三级标题,复杂的则有更多级标题。约定俗成的原则是,由大到小,由重到轻,层次分明,紧凑大方。
比如,32开本,一级标题多采用三号字。一般图书一级标题通常选用三宋;政治类图书,为强调力度,一级标题多使用三黑;文艺类图书,为突出清新秀丽,多采用三号仿宋、长仿或扁体。其下的二级题、三级题,字体要有所区别,字号应相应缩小,体现出主次与轻重。
标题用字的字体字号,必须遵循统一、一致、有序、不倒置的原则,以变化求生动,以和谐出美感。
题序和题目是居中排还是居左(右)排,全书要统一。
标题字如果太长,超过版心三分之二时,需要回行。标题转行必须严格遵守“不损文意,便于阅读”的原则,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复音词,助词、叹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第一个字,介词、连词不能单独留在上行末尾。比如:标题回行时,连词“和”“与”“及”不要放在上行末;助词“的”“地”“得”不要放在下行首。
回行时要还要考虑美观对称。
标题字数只有2~5字的,要适当加空。比如,带序号的标题,两字间加二倍空,三字间加一倍空,四字间加二分空,五字间加四分空。
注意不能出现背题现象。
(4)书眉
一些工具书或著作,往往排书眉。书眉起检索、提示和装饰作用。样式很多,包含也不一样,有的包括眉线、页码、文字、拼音或外文甚至小装饰图。眉线有的用点线,有的用文武线,有的通用正线或反线,有的干脆不用眉线。
通常,横排版的书眉排在正文最上行,竖排版排在中缝,靠近书的切口处。
书眉的编排是由双码到单码,标题顺序是双大单小。一般双码排书名,单码排章名,或者双码排一级标题,单码排次一级标题。如果同一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目,书眉应排该面初见的第一条。
书眉一般用六号字排成一行,左右居中。题目字数过多时,可酌情删节,通常不能转行。
另页起或另面起的章、专题首页,一般不放眉文,用暗码;也可以放眉线及页码,但不放其他内容(如眉文)。
注意,并不是所有图书都要有书眉。
(5)注释
注释主要分四种:夹注、脚注、篇末注、书后注。
夹注,排在正文中间,最易于对照,但对主体文字的扰断最大。
脚注,排在相关正文的同一面下端,也称页下注,便于读者阅读。
篇末注,排在一章或一篇文章的结尾处。书后注,注文放在一本书的末尾。两者通常是在注文过长、影响版面时采用。优点是排版设计最简便,缺点是阅读对照时比较麻烦。
注释用字,字号要比正文小。
(6)页码
页码是书页顺序的标记。
页码的排列通常是序、前言、目录、正文等各自从第一码起的。
页码一般用阿拉伯数字,但正文前各自编列的页码有时也有用罗马数字。直排书页码一般用汉字数字。
页码一般排在版心下方靠切口处,也可以居中排。
数字上下左右可以加点、加线、加括号,可以是正体,也可以是斜体。
以图为主的超版面,一般可不加页码;如果要加,可在页码位置酌情用阳文数码或阴文数码。
(7)目录
目录对篇章节及其他小题,要用不同字体字号排版,要体现主次。通常,四级题以下不上目录。一般情况下,一级题多用五号字,三级题少用六号字。
各级标题要依次低排一格,也可以用分栏、小标题接排等形式。
排在目录前的序、前言、出版说明等,一般不上目录;附录、索引、后记等要上目录,但要变换字体,与正文部分相区别。
目录的页码不与正文连排,一般单独排,也可与序、前言、出版说明等连排。
(8)插图
撇开单页插图(一般用胶版纸或铜版纸印刷)不论,插图更多的是文内插图,随正文一起印刷。
插图是为正文服务、辅助正文的,插图要尽量安排在相关正文附近。插图安排约定俗成的一个原则是:先文后图,图跟文走,图文紧靠。
通长的图要放在有关文字的段落结束后;图版的宽度超过版心三分之二时,应居中排图版,两侧不排文字;一面有两幅图时,应交叉排,比如,上图排在切口一边,下图排在靠订口一边;一面有三幅图时,应三角交叉排,比如,第一、第三图排在切口一边,第二图排在靠订口一边;出血图,图版一部分突出版心之外,印刷装订不留白边。
这类安排可以活化和美化版面,避免版面单调。
(9)其他
每段行首必须空两格;每行行首不能见句号、分号、逗号、顿号、冒号、感叹号,以及引号、括号、模量号、矩阵号等的后半个;除非下面另起篇章,版面行数应排足,不应“吊脚”。
此外,如另面、另页、另行、接排、顶格、齐肩、回行、间空、缩行、占行、图题、图注、标题、标注、暗码、注线、注码、版本、装订形式等等,也都有相应的约定俗成的系列要求。篇幅所限,不能尽述。
3
要理性看待约定俗成的规矩
不能轻率地把“约定俗成”斥为陈规陋俗。因为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,是我们的前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、不断取舍,而后形成的历史经验。从版面设计的角度,从视觉、心理等特性的角度,依照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,能将书稿内容的层次结构与逻辑关系呈现得清晰明了、主次井然,将图文表的安放做到相得益彰,公式、算式的编排做到准确美观。可以说,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提供了一种上好的结构布局选择,令人舒适,也符合用眼卫生要求。因此,人们自觉地遵循了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,久用不衰。
但是,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毕竟是印刷条件局限的产物。现在,可供我们选择的字体等大大丰富了,计算机排版系统和图文混排软件的运用,为版式设计的自由和便利提供了技术基础;图书出版进入了读图时代,插图大幅度增多,需要更多的版面构思解决复杂的图文关系;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多元(新、奇、雅等),折射到图书,版式设计必然要适应这种追求;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由外及内,版式设计的新颖成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因此,趋时与创新蔚然成风。但是,我们也发现,目前的新探索中也存在着“不依古法但横行”、背离理性的一些问题。比如有的图书版式设计只有广告味而无书卷气,无视内容自说自话,滥用电脑特效花里胡哨,艺术性凌驾于实用性之上喧宾夺主;有的置文字规范、拼音规范于不顾,置印装工艺要求于不顾,导致质量事故和严重浪费。
基于此,我们认为要理性看待约定俗成的规矩,理性看待创新。
作者丨 侯文富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
排版丨木铎君
专题延伸阅读
木铎说
做一个爱思考的出版人
你对图书版式还有哪些补充或者问题?欢迎文末留言~
加入全国出版同行交流群,一起成长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。